Menu1
科研成果 | IF=40.4!天津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福州联合学院,最新Chem Soc Rev综述!
2024-11-21
266
焦点

一、研究概述

化学1.png

近年来,由于环肽特殊的空间结构,表现出优异的生物相容性、特异性、易修饰性……环肽及其衍生物在新型药物、耐药菌株抗生素、特殊功能生物材料等领域表现出巨大的研究价值。除了传统的单环肽外,许多性质更稳定、结构更复杂的多环肽以及高阶环、球形和圆柱肽系统也已通过各种化学(如天然化学连接和过渡金属催化)、生物(如翻译后酶修饰和遗传密码重编程)和超分子(如机械联锁、通过非共价相互作用进行金属定向折叠和自组装)大环化策略有所突破,不同结构和不同功能的环肽及其衍生物已成为化学、生物医学和材料科学等多学科研究的一大热点。

化学1.png


环肽及其衍生物的从头设计、高效合成和精确修饰一直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但在学术界和工业环境中都是可实现的。近几十年来,通过化学、生物和超分子方法,发展了各种新的多肽和拟肽的大环化策略。据此,天津大学与福州大学联合培养的硕士生方朋远、天津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福州联合学院前副研究员陈韦燐博士香港浸会大学化学系副教授梁湛辉博士联合撰写了一篇关于多肽大环化策略研究进展的综述,,发表于Chem Soc Rev期刊(影响因子=40.4)。。在该教程综述中,广泛地调查和讨论了多肽以及拟肽学的各种最先进的大环化方法和技术,并深入了解了它们的实际优势和内在的局限性。最后,讨论了这一领域的合成技术方面以及目前尚未解决的问题。环肽的合成在范围、选择性、可持续性和可扩展性等方面面临长期挑战,为进一步的探索和进步留下了很大的空间。

二、图文解读




三、文献信息

天津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福州联合学院为论文的第一通讯单位。天津大学与福州大学联合培养的硕士生方朋远为论文第一作者,天津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福州联合学院前副研究员陈韦燐博士为论文的通讯作者,香港浸会大学化学系副教授梁湛辉博士为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

四、原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39/D3CS01066J